工夫茶派生的潮汕俗语
骆驼,是潮汕人民所罕见的动物。然而,在潮汕民间舞蹈中,却有一种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样式——骆驼舞。
骆驼舞为什么能流行于潮汕一带呢?据说,解放前,尤其是清末民初,潮汕各地游神赛会活动十分盛行,每逢这种传统的祭神、游神日子,礼仪十分隆重,各乡各村各出奇招,标新立异。那时候,有一些北方人经常牵着骆驼来潮汕一喧贩药卖艺,群众少见多怪,啧啧称奇。于是,澄海县城的艺人便据此创作了骆驼舞,在游神赛会期间登场子献演。这种动物舞新颖谐趣,场面壮观,故引起观众浓烈的兴趣。后来双加插表演骆驼先生念《百草丹》一折,用浓郁的潮汕民间色彩描绘出北方人牵骆驼贩药卖艺的生动形象。
骆驼舞主体部分包括骆驼、骆驼先生、药童、牧人及武打人员五个方面。骆驼躯壳的体积与真骆驼大相同,用藤、竹扎骨架,糊上麻布,外表再用麻仁丝染棕色制成骆驼毛披上,或间以白毛。脖子应是软体,可以伸缩。舞驼头者手执一根竹竿,在壳里操纵。牙齿用竹签制成,眼睛用木料装置,全身长3公尺,颈连头伸张至最高点3公尺左右,形象栩栩如生。舞蹈演员二人,藏在躯壳里活动。
骆驼先生由一人扮演,穿蓝色长袍,戴黑色枣仔帽,腰束绸带,足着草鞋,留八字须,背一把老式纸雨伞,伞柄挂个小铜锣,边走边敲。药童头发剪成左、中、右三颗桃形,中间的一颗要留长,可编成一支竖立的小辫子。上身围一个红肚兜,下身穿黄色裤,足蹬草鞋,脖子上挂一个三角大神符袋,肩挑一担药囊。显眼的地方挂一束牛牙和一片大膏药,以示专门拔牙及治跌打损伤。骆驼奴(牧人)由一人扮演,身穿武侠装,头扎英雄巾,手牵着拴住骆驼鼻子的长绳。武打人员,2~8人均行,但必须是偶数。
伴奏部分需要配备成套潮州大锣鼓班,包括打击乐与管弦乐,统一由司鼓指挥。打击乐有大鼓、斗锣、大钹、小钹等。主要乐器突出大唢呐。
《骆驼舞》的表演程式是:开始由骆驼先生登场表演卖膏药,念诵《百草丹》,台词诙谐风趣;接着由武打人员登场卖艺献技;再由骆驼奴登场,作一番包括前滚翻、后空翻的高难动作武技表演,然后牵骆驼登场,先绕场一周,与观众点头致意,继而表演沐浴、吃草、喝水、咬虱子、摇身等生活动作。接着是与骆驼戏耍、互相较量,动作由简到繁,从易到难。最后是骆驼奴爬上骆驼背,骆驼驮着骆驼奴,在悠扬愉悦的乐声中退场。全过程表演时间约为一个小时。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