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商网~潮情系五洲·商机通四海

潮汕歌谣叙事言志,雅俗共赏传情达意

     歌谣是一种民间大众文艺,或抒写事实、或表现情绪,反映人民大众的普遍诉求和共同心理。潮汕歌谣首先是地方的,一方水土育一方人,一方水土唱一方歌。自然环境的陶冶、历史长期的积淀,造就潮汕文化中和、开放、多样的特点,反映在歌谣上便是善于汲取别人长处、结构形式和表现方法多样、平和而不激烈、含蓄而不奔放、精细而不阔大的开放型海洋文化。潮汕歌谣又是民间的,与草根阶层结下不解之缘,由他的歌唱、为他们歌唱。唱的是普通民众的亲情、爱情、友情和社情;唱他们的悲喜歌哭、对事物的感知;唱他们的诉求、常识和大众心理。潮汕地区汉族居民占绝大多数,山里有畲族、水边有疍家。汉族歌谣、畲族歌谣和疍歌并存,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潮汕歌谣大体可分为革命歌谣、叙事歌、生活歌、情歌、仪式歌、儿歌、滑稽歌、过番歌共8类,风情民俗浓郁、文化内涵深厚。

    ■ 革命歌谣

     革命歌谣主要产生于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直至抗日战争期间,出于革命宣传和唤起民众的需要。这类歌谣不同于一般的标语口号,也不是新诗,而是有意识地学习潮汕传统歌遥大众化形式的“旧瓶装新酒”。革命歌谣产生于民间、传播于民间,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喜读爱诵。革命者利用这种大家熟悉的民间文学形成来传播、灌输革命内容,既易于接受,又显得亲切有效。最有代表性的革命歌谣是1927年前后海陆丰农民运动领袖彭湃撰写的《咚咚咚,田仔骂田公》:“咚咚咚,田仔骂田公。田仔做到死,田公吃白米。咚咚咚,田仔骂田公。田公唔知死,田仔团结起。团结来干革命,革命起来分田地。你分田,我分地。有田有地真欢喜,免食番薯食白米。咚咚咚,田仔打田公。田公四散走,拿包头(麻布袋);包斗大大个,割谷免用还。”抗日战争期间王亚夫创作的《奴仔歌》也风靡一时:“你勿笑阮奴仔鬼,奴仔细细上色水(活跃),衫袖扎并(卷到)猫鼠仔(手臂),裤脚扎到脚大腿。欲来去,饶(驱赶)掉日本鬼!饶呀饶,饶到门脚口,遇到汉奸大走狗。吠呀吠,跳呀跳,分(结)我一下踢,死翘翘呶死翘翘!”这一批批革命歌谣成为唤起民众的檄文,在革命战争年代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这充分说明,潮汕歌谣不只是民族传统心理的表现,还蕴含着以往时代一些社会形态的遗迹。它也可以适应新时代新生活的要求而被注入新的生命。 

    ■ 叙事歌

     叙事歌谣相对于抒情歌谣,可分为情节化歌谣和知识性歌谣两种。情节化歌谣讲述的是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具备时、地、人、事几个要素,最著名的作品是《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后来歌谣趋于简短,情节难于展开,加上节奏韵脚的限制,叙事不如散文那样便利,通常就把短章联为长篇,如四季歌、五更调、十杯酒、十二月歌等形式,节奏、韵脚也较为宽松灵活。潮汕歌谣《怨你阿爹●后人》流传甚广:“正月剪春萝,四娘赶鸡去踢拖(游玩)。鸡唔见,鸭又无,后母苦打去跳河……四娘今去沉水头,弓鞋脱落目汁流。四娘受苦后母苦,后母苦死无人留。”歌谣中叙述的是鲜活的事实,抒发的是直接感知的东西,因而深深打动人心。有的叙事歌谣表现生活生动逼真,想象大胆,语言新鲜活泼。如引人注目的长篇歌谣《余郎求亲》,讲述的就是一个求亲不遂而导致杀人的惨剧。知识性歌谣则是传播生产、生活中的各种知识,有助于人们的记忆,如天象歌、节序歌、农事歌、物产歌以及报花名、报戏名、鱼名歌等。这类歌谣将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堆砌与灵动巧妙揉和,既有知识又有歌,唱诵起来琅琅上口,很受欢迎,最著名的是《百屏灯》,在观灯赏景中的怡情娱乐中一口气讲述,媚媚道来,让人领略了100个戏曲故事,民俗价值与文学价值相得益彰。

    ■ 生活歌

     顾名思义,生活歌是指表现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歌谣,也包括各种职业劳动的歌谣,其中表现家庭生活特别是妇女生活的题材是最大量的,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既有抒发对美满家庭的理想,也有表现家人齐心协力勤俭持家,还有描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当然也不乏力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或邻里纠纷的作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发生的种种故事具有普遍性和互通性,因而这类歌谣最易流传,也最能打动人,尤其是妇女的命运和在社会及家庭中的际遇如何,最能折射出家庭乃至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挨呀挨,挨米来饲鸡。饲鸡叫啯家,饲狗来吠夜,饲猪来还债,饲牛拖犁耙。饲逗仔(男孩),落书斋;饲走仔(女孩),雇人骂。”这是典型的重男轻女歌谣,旧社会女孩一出世便受歧视,甚至还被认为比不上养鸡养狗养猪养牛。“小鸡仔,跳上椅,伶俐新妇早走起(起床)。入客厅,收床椅;入灶间,洗衣碗蝶;入房内,做针线。父母贤教示,翁姑有福气。”妇女三从四德、循规蹈矩,担负着繁重的家务劳动,这是生动的写照。“五四”运动前后潮汕出现一首新歌谣:“文明世界,烟仔食派(赶上时髦);女子解放,自由择婿。”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美好的愿望,潮汕表现农事活动的歌谣丰富热烈,可惜由于歌谣的口语性,口耳相传,留存下来的不多。“荷犁牵牛下田中,生为农夫忙不忙。一年四季忙不了,春夏过了又秋冬。”明白如话,真挚感人。问答式渔歌:“你知乜个直溜溜?你知乜个海底泅?你知乜个随风走?你知乜个独条须?我知支桅直溜溜,我知支舵海底泅,我知大帆随风去,我知锚索独条须。”“你知乜鱼着火烧?你知乜鱼上战场?你知乜鱼好打索?你知乜鱼好围腰?我知●鱼着火烧,我知枪鱼上战场,我知鳗鱼好打索,我知带鱼好围腰。”这首歌谣以船、鱼为题,展开对答、相互斗趣,劳动中的辛劳、危险、疲惫、寂寞就都一唱而解。这是绝妙的场景、绝好的歌。

    ■ 情歌

     情歌的内容涉及男女爱情的各个方面,既有歌颂真挚爱情,也有描写瞒夫瞒妻瞒人偷情,又有反映僧尼、寡妇的苦闷生活以及摆脱这种生活的诉求,还有展现旧社会妓女的风尘生涯和悲怨情怀。其中最有意义的是要求摆脱封建礼教和陈规陋习、散发出民主精神和叛逆勇气的作品。各个时代、各个地域的民间情歌唱出了人们心底的呼声,表达了他们追求恋爱自由和人性解放的民主精神,冲击着封建礼教的禁锢,伸张正常人的天然权利,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是民间文化的瑰宝。自古以来潮汕农村聚族而居,以宗祠、族谱、族规、族长为标志的封建宗法势力强大,一切违反封建礼教和宗族利益的、婚姻以外的爱情都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的。因此,潮汕歌谣中的情歌并不多,象“灶前燃火灶后薰,不是姻缘不对君。日来无食相思去,夜来无被盖腰裙。”表现的是礼制容许下的夫妇共同守贫,并没有多少对爱情的追求,充其量只是“结婚后的恋爱”。即使是真正意义上的情歌:“欹山歌,欹山发草闹萋萋。君今十八娘十七,有如好米打糖枝。东山东,东山发草闹呛呛。君今十八娘十七,有如好米打糖方。”也显得十分含蓄和克制,只有很少的歌谣,如《摇鼓叮咚声》:“天拉朗(黎明),母亲叫仔来开门。‘奴哙,你个房门怎会开?花纱罗帐怎会垂?鬓边头毛怎会散?胸前纽仔怎会开?’‘娘哙,昨夜房门狗仔来撞开,花纱罗帐风吹垂,鬓边头毛枕边散,胸前纽仔热解开’。”讲述的是少女与货郎不能正常恋爱结婚,偷偷幽会之后机智沉着地应对母亲的盘问。潮汕不是情歌的沃土,妇女们转而从潮州歌册那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中寻求慰藉,男人的则从“咸古”(黄段子)中寻找乐趣。

    ■ 仪式歌

     仪式歌是指人们在举行各种礼仪时吟诵或歌唱的民间歌谣,主要有祀典歌、节令歌和礼俗歌几类。早在人类社会初始阶段,为了祈禳和祝愿,便产生了仪式歌的雏型。历经漫长的封建社会,很多仪式都纳入礼的规范,仪式歌的影响相当强大,深入到每一处民间,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不断变化。旧的礼俗式微,新的礼俗渐起,特别是解放以后移风易俗,反映旧时代礼俗的仪式歌渐渐失传,现在潮汕还能见到的只见少量婚礼仪式歌、节日祝福歌、丧葬仪式歌和请神歌,其中以婚礼仪式歌较为完整,也称青娘歌。青娘即伴娘,要唱仪式歌,谓之“唱四句”,内容无非是祝愿公婆有福、夫妻和顺、多子多福等吉祥语句,图的是欢欢喜喜、热热闹闹,久而久之便成套话,既缺文采,又无新意,也没有人计较留意。比如:“旗杆杆杆红,旗杆杆顶吊灯笼。新郎新娘来跪下,二人双双拜祖宗。旗杆杆杆长,旗杆脚下铺红砖,新郎新娘来拜祖,二人双双拜高堂。”闹新房的贺客有时兴起也争“做四句”,往往还能渗进一些风趣和调侃:“正月是新春,新娘到家门,家门年年平安顺,喜得贵子与兰孙。新娘生来貌清奇,夫妻偕老到百年。来年观音送贵子,贵子读书赴科期。新娘头戴文明花,眉清目秀美如画,今日夫妻拜天地,明年抱个有蒂瓜。新娘生来雅啰雅,双生二个大逗仔(男孩),一个饲大去打铁,一个饲大去补鼎。”这些歌谣在吉祥祝颂中不失趣味性和娱乐性,庄谐杂作,亦笑亦闹,更加贴近平民百姓生活情趣。

    ■ 儿歌

     儿歌也叫小儿歌、孺子歌、童谣,是符合儿童理解能力、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的口头短歌,在潮汕歌谣中占很大比重,优秀儿歌也不少,在儿童中广为流行。儿歌可分为事物歌和游戏歌两类。叙事状物的歌谣能帮助儿童认识周围的世界,开启他们的智慧。《拍球歌》:“一油锥、二油槌、双(三)头尖、四菜粿、五缚粽、六甜粿、七酥包、八酵粿。酵粿泥鳅孔,糕粿踏步层,乌粿包甜食,食了免分人。”一边数着10个数字拍球,一边诵读歌谣,同时记熟10种潮汕小食。歌谣中的生动描绘激发了儿童的雅趣和联想。“一脚雨伞,二脚鸡母,三脚蟾蜍,四脚水牛,五脚唪嗄(蝉),六脚沙蜢(一种昆虫),七脚马龙骑(大蜘蛛),八脚马鬼爷(另一种蜘蛛),九脚无人有,十脚阿蟹舅。”这首《算脚歌》罗列的家禽家畜和昆虫都是儿童常见的,唱儿歌不是讲科学,多少获得一点知识并且有趣,也就够了。另一类是游戏歌,没有什么思想教育内容,只是让儿童觉得有趣好玩,最多起一些练习说话的作用。有的儿歌通常结合拍球、跳绳、捉迷藏或摸拟摇船、骑马等动作来念诵,不问内容是否符合生活逻辑、是否有意义,只把节奏和声音放在第一位。例如潮汕十分流行的儿歌《冠陇姿娘会打扮》:“月亮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阴塘。阴塘水深深,船仔来载金。载无金,载光阴。欲食好茶哩来煎,要●雅●哩在冠陇山。冠陇姿娘好打扮,打扮儿夫去做官。去时草鞋共雨伞,来时白马挂金鞍。阔阔门楼缚马索,阔阔祠堂企(竖)旗杆。”还有一种儿歌“无理而妙”:“叶捕蝉,叫匀匀,五月节,扒龙船。扒对阿兄门脚过,阿兄摘红花,阿嫂戴金冠。金冠达达赤,嫁后壁;后壁臭火烟,嫁浮墩;浮墩臭狗屎,嫁澄海;澄海无粒豆,嫁水鲎;水鲎水底泅,黄栀接石榴。石榴嘴狭狭,尖担骂尘笠;尘笠好闪(庶)雨,猪肠骂猪肚;猪肚板里转,铁钳骂火管(吹火筒);火管好喷火,老婶在烙粿;烙粿拜入宫,酒瓶骂酒盅;酒盅好筛酒,蛤婆骂蛤虬;蛤虬虬虬声,阿婆骂老爹;老爹一拍床,阿婆惊到项长长。”这首儿歌用了顶真格,一句接一句,完全是因文生义,只要押韵,不讲任何意义,生动体现了游戏重在音节,多随韵接合,义不相贯,涉想成趣,自感愉悦,不求会通。这也正是潮汕儿歌的魅力所在。

    ■ 滑稽歌

     滑稽歌的特征是嘲讽、打趣、游乐,没有正儿八经的意思,在于使紧张的生活驰懈,特别是讽刺性歌谣涉及人事物态的丑拙和乖离,也即是人们常说的“生活丑”,努力将生活丑化为艺术美。讽刺是无情的滑稽,它将丑恶事物的美丽外衣剥落,使人们看清其表与里、言与行、现象与本质之间存在的尖锐矛盾,在笑声中将其摒弃。下面这首讽刺歌:“某家阿爷嘴阔阔,尺二辫子须二撇。交掺(结交)烟友三四人,每夜轮流各一宿。入门尚未食烟茶,倒落烟铺气就喝。左畔四,右畔三,好似咸鱼双畔烙。烟瘾过足有精神,说起史书大喝叱。半夜听见卖鱼生,想食鱼生熬番葛。食到醉饱返回归,八字脚马跋呀跋。阿四提灯头前行,去到门脚屎就●。阿奶开门喝一声:‘阿是你遭狗血泼!’虽是黉门一秀才,算来人品太过拙!”这首歌谣用叙事白描紧紧抓住讽刺对象的身份与行为的矛盾加以剥露。作者没有直接分析和论断,只是让被讽刺者用自身的行为来反讽自己、否定自己。这正是讽刺滑稽歌谣的艺术魅力。诙谐则是有情的滑稽,嘲笑的是人的某些无知和人性弱点。如:“一时肚中饥,想食溪中个鱼鲜。买到珍馐共百味,又愁闺房无娇妻。生到五男共二女,又愁无业做根基。田厝买到九千百,又愁白役(无官无职)被人欺。不觉做到知府职,又愁官微怕上司。不觉做到宰相位,又愁无子来登基。人生知足未为足,不如骑鹤飞上天。”贪心不足是人性的弱点之一。这首歌谣在荒诞和可笑之中也有严肃,在讽刺里还有怜悯。滑稽歌谣中还有颠倒歌:“老鼠拖猫上竹竿,和尚相拍相挽毛,担梯上树沽虾仔,点火烧山掠田螺。老鼠拖猫上竹枝,和尚相拍相免辫,担梯上树沽虾仔,点火烧山掠蟛蜞。”颠倒歌也许就是社会生活中种种是非错迕、阴阳易位现象的曲折反映,可谓“为滑稽而滑稽”。

    ■ 过番歌

     过番谋生是潮汕一种历史悠久的生活现实,也是潮人一个挥之不去的情结。过番歌就是反映潮汕海外移民现实生活和心态的民间歌谣。“无钱无米无奈何,背个包袱过暹罗。火船一到七海洋,回头再望我家乡。父母奴仔个个哭,哭到我心如着枪。暹罗船,水迢迢,会生会死在今朝,过番若是赚无食,变做番鬼恨难消。”远在异国他邦,番客的生存条件和劳动环境十分恶劣,正如有首民谣所描述:“无奈卖身‘猪仔行’,做牛做马去开荒。蛮烟瘴气鬼作伴,水黑天高望故乡。”他们恋乡别恨,前路渺茫,生存的艰辛和内心的恐惧足以使人为之震憾。“火船驶过七洲洋,回头不见我家乡。是好是劫全凭命,未知何日回寒窑?”“一溪目汁一船人,一条浴布去过番。银钱知寄人知返,勿忘父母共妻房。”这是见于不同地方的两首过番歌。前一首是夫向妻依依惜别,后一首是妻向夫百般叮咛。诵读这首歌谣,过番者与在家乡亲人不愿分离而又不得不离的悲痛情景历历在目。当然,过番歌也不全是悲歌,海外潮人艰苦创业,不少人颇有建树,特别是祖国解放和改革开放以来,他们对侨居地和潮汕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红头船载去的是悲苦,载来的却是发达和机遇。这是以往一些过番歌作者所意想不到的。



▲此文章图文来源:互联网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 0
标签:全部
网友评论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

 

潮汕工夫茶

中国茶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既是一种茶艺,也是一种民俗,是“潮人习尚风雅,举措高超”的象征。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0754-88485995

微信咨询
潮商网~潮情系五洲·商机通四海
返回顶部
×潮商网~潮情系五洲·商机通四海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5362309995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