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商网~潮情系五洲·商机通四海

气势磅礴舞英歌

     揭阳市的民间舞蹈“普宁英歌”最近与“潮阳英歌”同时被公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普宁市的民间舞蹈“普宁英歌”,是以一种壮美阳刚的汉族男性为主的群体舞蹈,表现的是梁山泊好汉攻打大名府的豪情斗志和英雄气概,场面恢宏,气势磅礴,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久享“北有安塞腰鼓,南有普宁英歌”称誉。英歌源于普宁,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盛行于普宁,流行于潮汕地区,被认为是扬正压邪、吉祥平安的象征,深受群众喜爱,在民间广为流传。 

     普宁被誉为“英歌舞之乡”,英歌舞取材于《水浒》中梁山泊好汉元宵节大闹大名府的故事,它是一种融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体的民间广场舞蹈,其中泥沟村的英歌舞尤以独特的“双槌”、“活槌”和独创的套路阵法吸引人。泥沟村的少年自幼耳濡目染,将英歌舞当成家常便饭玩着,夏日晚饭后,孩子们丢下饭碗,拿起筷子当成英歌槌,舞着“槌花”,三五成群跑到榕树下就你追我逐,别看是玩,那手脚配合的动作可是“钩脚”、“飞鹰”之类的路套。“双龙摆尾”、“八卦螺旋”、“落地梅花”……在鼓点、螺号声中,如猛虎下山,粗犷多变的阵法、漂亮灵动的槌花让人应接不暇。在泥沟村,谁家的孩子被选入英歌队可是一件“脸上有光”的事。打鼓的张荞,家里世代都是村里英歌的佼佼者,他四岁时,父亲就专门从潮州买来了锣鼓,张荞学着玩着,竟敲破了两个质地上乘的鼓,却练就了一手好功夫,他打的鼓点强弱有致、快慢结合,指挥着整个少年英歌队,11岁的他技艺已不亚于成年英歌队的鼓手。 

     曾赴京汇演的《少年英歌舞》操练得炉火纯青,张丹填、张锦涛和张荞分别扮演了时迁、李逵和宋江,虽还是稚气未脱的年龄,但三人舞起英歌来,俨然一副“梁山好汉”的气概,他们遒劲有力的动作调动了气氛,其他19名同伴配合默契,同样表演得有板有眼。广东省第三届少儿艺术花会暨CIOFF第三届亚洲儿童民间艺术节在深圳市盐田区降下帷幕,揭阳市选送的作品《少儿英歌舞》荣获金奖。在比赛中,普宁泥沟村的一伙活泼可爱的少年,踏着雄壮的鼓点,舞动矫健身姿,成功地把原是广场舞蹈的英歌舞在舞台上淋漓尽致地发挥,尽展英歌雄风,博得全场热烈的掌声。后来又舞进北京,参加国庆首都游园活动文艺演出。在北京的表演需要两种新动作和套路,一套用于天坛公园中心舞台上表演,一套用于上大街游行。为参加“广东省第六届少儿艺术花会暨CIOFF第三届亚洲儿童民间艺术节”,他们请来了省群众艺术馆的国家一级编导进行指导,花了20多天的时间,把英歌舞从传统的广场艺术改编成舞台艺术,少年们铿锵有力、雄浑激越的台上表演,赢得了掌声,捧走了艺术节金杯,为后来上北京的表演作了铺垫。为了台上五分钟的英歌舞表演,每天晚上孩子们风雨无阻就往训练场跑,一套动作每天都要重复练习6次以上,稍为不到位一点,还要被教练留下来“补课”,不少孩子回到家,还继续在父兄的指点下再练习,直到把动作和表情做到完美。问他们舞英歌苦不苦,孩子们的答案却如出一辙:“不苦!”言语中掩饰不住的自豪。 

     揭阳作为潮汕历史文化的发祥地,蕴藏了大量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部门认真总结此次成功“申遗”经验,进一步挖掘、整理全市各地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力争把一批有揭阳地方特色的民间优秀传统艺术推向全国,使之走向世界。普宁市财政特地拨出申报工作经费。普宁市文化局精心组织,主要领导亲自抓,抽调精干力量,分成文本资料编写组、录相资料制作组、辅助资料搜集调查组,全力以赴,日以继夜投入此项工作。在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里调查取证、伏案熬夜、精心编写、精心制作,先后顺利完成了“普宁英歌”文本的地理环境、历史渊源、基本内容、相关器具制品、传承谱系、基本特征、主要价值、濒危状况、保护措施、保护内容、保护规划、经费预算及依据说明等十多个部分的文字撰稿及考证、论证,数次修改补充达3万多字。其间为搜寻历史依据和历史资料,三度上广州,拜访省群艺馆、省中山图书馆、省舞蹈家协会,终于为普宁英歌的历史渊源寻找到珍贵的历史依据和历史资料,增强了文本和录相资料的权威性和可信性,力求申报工作完美无缺。



▲此文章图文来源:汕头日报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 0
标签:全部
网友评论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

 

潮汕工夫茶

中国茶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既是一种茶艺,也是一种民俗,是“潮人习尚风雅,举措高超”的象征。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0754-88485995

微信咨询
潮商网~潮情系五洲·商机通四海
返回顶部
×潮商网~潮情系五洲·商机通四海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5362309995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