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商网~潮情系五洲·商机通四海

宋代古迹成为潮阳地标彰显好善乐施大峰精神


    靠海吃海,古时候潮阳地区的百姓大多以渔为生。面对大海和恶劣自然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人们动荡不安的心灵急需来自尘世之外的庇佑。

    从唐朝大颠禅师的出世弘扬佛法,到两宋时期大峰祖师的入世普济众生,潮阳佛教不论从佛教教义和修身践行方面都出现了变化,从很多古建筑以及寺庙留下的碑刻中都可以看出这样的特点,也使得佛教在潮阳取得更快发展。

    文光塔:潮阳区地标建筑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的中华路,有一座始建于宋代的建筑,历经百年兴废,如今仍然立在那里,守着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1635年,时任知县主持重修千佛塔,不想建造过程中异光出现,在场人的都觉得是人文昌盛的预示,于是知县把该塔重新命名为文光塔。如今,耸立在市中心的文光塔,早已经成了潮阳区的地标建筑,在经历了几次重新修缮之后,恢复了明朝时期的外貌,寓意仍然是潮阳地区的人文昌盛。

    大峰祖师设堂的岩石

    两宋时期的潮阳,正处于大规模开发、经济文化大发展的时期,这为佛教思想传播提供了理想的平台。两宋之交,一位来自福建泉州的高僧云游到潮阳县蚝坪。已经81岁高龄的僧人拄着锡杖、驻足练江边,得知当地旱灾频发、瘟疫横行,老人当即决定不再往南走了。这就是那位乐施好善的大峰祖师。

    位于和平镇的大峰景区,是潮阳人纪念大峰祖师的主要场所,景区内有祖师像、祖师墓、大峰石、纪念馆等建筑物。据景区管委会副主任介绍,每年慕名前来景区祭拜大峰祖师的游客高达60万人次,海外游客以泰国华侨居多。大峰祖师究竟做了什么,值得千百年后的人们跋山涉水前来祭拜?大峰祖师俗家的名字,叫林灵噩,据传为浙江温州人。五十岁中了进士之后,林灵噩做了当地的父母官。他为人正直、为官清廉,但由于不满当时朝廷的腐败乱象,已经天命之年的他决定脱下官袍,遁入空门。

    如今的大峰风景区,还能见到重修的灵泉寺和传说为大峰祖师设堂的岩石。他除了为民祈福,还给当地百姓、施衣赠药、殓尸埋骨。为了筹措资金,大峰祖师常常需要下山到江对面去化缘,而这过江之路,却出乎意料地艰难。

    连通练江两岸的石桥

    练江,古时候也叫作大川,是潮阳地区的主要河流之一。两宋时期,练江连通大海,水流湍急。因此无论是大峰祖师想到对面化缘,还是当地乡民乘船过江,都十分不便利,并且常有船只翻覆在江中。于是大峰祖师发愿,要建造一座石桥,连通练江两岸。经历几年时间的募捐,大峰祖师带着一笔善款前往福建,学习当地更为先进的造桥技术,运输了一批木头与石材回潮阳。这时候,他已经88岁高龄了。原本规划的18个桥孔,很快就造出了16孔,再造出最容易的首尾两孔,石桥就可以通行了。可惜就在这个时候,大峰祖师或因年事过高、或因操劳过度而圆寂了。工程就此被搁置在了练江中央,一直到公元1153年,事情才出现转机。一位叫蔡淳的乡贤继承高僧遗志,捐资续建石桥,这一座宽9尺,长30丈的石桥,终于完工了。从此以后,练江两岸乡民再不受船只倾覆之苦。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经数百年的和平桥改建为公路桥,桥墩仍然保留了大峰祖师初建时的桥墩。即便在造桥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和平桥仍然供行人车辆来往,与几年前落成的新桥,遥遥相望。在今天的潮阳,大峰祖师的痕迹随处可见,医院、道路、桥梁。这种从佛教文化中广种福田、行善积德的思想从大峰祖师这里开始,逐渐深入百姓生活。

    从嘉靖《潮州府志》记载中可以看到,宋代的潮阳有300多座寺庙,自大颠、大峰二位祖师后,潮阳陆续出了不少名寺高僧,佛教在潮阳早已经不是一种信仰,潮阳人好善乐施的性格已是镌刻在血脉里。



▲此文章图文来源:汕头都市报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 0
标签:全部
网友评论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

美国网友

潮汕美食

中国南方特色饮食文化的代表,以海鲜为主,清淡爽口、清甜香嫩而闻名。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0754-88485995

微信咨询
潮商网~潮情系五洲·商机通四海
返回顶部
×潮商网~潮情系五洲·商机通四海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5362309995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