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商网~潮情系五洲·商机通四海

“官埭尾苏维埃”的红色记忆

——百年“革命树”见证如龙初心①


  编前语

  汕头是一座有着红色传统、红色基因的城市,拥有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和众多见证革命先驱浴血奋战历程的革命遗址。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宣部、省委宣传部关于宣传战线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有关精神,本报派出骨干记者深入采写我市老区红色革命传统及老区镇、老区村的振兴建设工作,并从今天起推出“追寻红色足迹 锤炼践行四力”系列报道,深情讲好先辈们的革命故事,集中宣传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的丰硕成果,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勇担使命。


  在市区汕汾路与嵩山北路交界处,人来车往的繁忙马路边,一株枝繁叶茂、盘根错节的大榕树孑然伫立,硕大的树干、粗糙的纹理显示了它年代的久远。树下不远的地方,安静地躺着一块黄色的石头,上面“革命树”三个红色大字苍劲有力——这里是目前汕头中心城区唯一能够展示“苏区”意义的一处革命遗迹。当年,东江特委派出纪岳贞来到官埭尾领导革命,纪经其、纪经如、纪喜龙、纪大头等官埭尾村革命志士曾在此集结,组织农民暴动,建立“官埭尾苏维埃”,演绎了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

  历史的尘烟掩盖不住世纪的风雨,时至今日,村民们仍在深情怀念那段腥风血雨的斗争岁月,深切缅怀为人民解放事业而英勇牺牲的先烈们。近日,记者走进“革命树”所在的官埭尾村,即如今的龙湖区龙祥街道如龙社区,追寻当年革命先烈的红色足迹,还原一段属于“官埭尾苏维埃”的红色记忆。

  汕头第一个农村“苏维埃”的诞生

  穿过如龙老村弯弯曲曲的巷道,记者来到了胶播园2号,这是一处已经塌了房顶、荒废多年的破旧平房,唯一锃亮的是门口墙上挂着的一块“纪喜龙烈士故居”牌匾。

  50多岁的村民纪冬松赶来为我们开了门。他,就是纪喜龙烈士的外孙。纪冬松告诉记者,他的外公纪喜龙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从小吃不饱穿不暖,生活困苦。29岁那年,革命的星星之火“烧”到官埭尾,饱受压迫剥削的纪喜龙毅然投身革命行列。因为他坚信,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能获得彻底的翻身解放。

  汕头革命历史文化研究者陈伟家研究韩江文化十余年,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提起潮汕平原的红色往事,他如数家珍。据陈伟家介绍,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汕头是我党领导下的东江特委重要的革命斗争活动区域。以彭湃为领袖的东江地区早期农民运动,创造了广东大革命时期广泛的革命基础。1925年,国民革命军进行两次“东征”,讨伐驻扎在粤东一带的陈炯明反动势力,极大支持了粤东革命斗争形势的发展。在东江地域,发生过著名的三河坝战役、茂芝军事会议和潮汕“七日红”,革命的火种也因此播下。

  1931年12月,为壮大闽粵赣边根据地,粉碎国民党对中央苏区和各革命根据地的“围剿”,东江特委派纪岳贞同志到汕头宣传革命,为逃避敌人的魔爪,他选择了自己的老家官埭尾。1932年春,为加强对官埭尾苏维埃的领导,东江特委增派林大光(普宁大南山人)和郭树(潮安郭陇村人)等5人到官埭尾加强领导,纪岳贞、林大光以教书为掩护秘密宣传革命,发展农民力量,建立起一支由31人组成的农民武装。在纪岳贞、林大光、郭树、纪经其、纪经如、纪喜龙等人的领导下,官埭尾革命群众冒死剪断敌人电线,摧毁桥梁交通,轰击敌人营盘,打击地主恶霸,没收地主粮食,散发传单、张贴标语,提出“消灭土豪劣绅、打倒贪官污吏、没收地主财产、救济贫苦农民”的战斗口号,建立了汕头第一个农村苏维埃组织。

  在上了年纪的如龙村民口中,至今仍对当年“纪喜龙们”没收地主财物分给群众,枪毙罪大恶极的土豪纪德丰和长期与反动派勾结、欺压百姓的地主恶霸纪文川等革命战果津津乐道。纪冬松说,他或多或少从村里老人那听说了一些,但关于外公的事迹,多年来他的母亲却几乎从不提起,毕竟外公牺牲那年,他的母亲才只有3岁。

  “革命树”下英魂永存

  据陈伟家考证,在近百年前,官埭尾一带仍然是韩江水滨蓬蒿遍野、剑麻丛生的荒凉河滩,“革命树”就伫立在河滩边上。这棵大树,当年的树冠中央有一枝冲天巨柱。革命战士爬到树冠上站岗,树柱的上方长出雨伞一样的枝叶,他们爬到树的高处,瞭望杂草丛生、剑麻挡路的新津河河滩那侧的动静。大树遮护了革命战士,大树下成了交流敌情的传播点,“官埭尾苏维埃”坚持着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1933年2月,东江特委领导的一支80多人的游击队开赴官埭尾村,他们主要集结于“革命树”下,边休整,边组织军事行动,打击敌人。由于叛徒告密,敌人包围了官埭尾村。敌人烧毁民屋,四处抢劫,官埭尾群众与游击队员一起奋起还击,将敌人逼退到村外。战斗中有5名游击队员牺牲,1名交通员被杀害,被烧毁民屋36间,被捕村民11人。东江特委闻讯,又派一名干部前来增援,领导群众与敌斗争,壮大人民力量。期间,全村先后有400多人参加暴动,30%的家庭参与到革命队伍中。革命形势影响到了周边的村庄,广大贫苦农民满怀深仇大恨,纷纷起来与反动势力进行斗争,壮大了汕头市郊农运的斗争形势。

  那几年,敌人多次剿乡,烧杀抢掠,农会会员一次次面临被斩尽杀绝的危险。面对敌人的疯狂围剿,纪经其、纪喜龙临危不惧,带领革命志士与敌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1934年8月26日,反动派暗中收买曾经参加革命活动的农民纪阿妹,让他以“有群众迫切想要参加革命组织”为由,将纪经其、纪喜龙骗到了附近的坑田墘村,毫无防备的二人被埋伏已久的敌人团团包围,终因敌众我寡而壮烈牺牲。纪喜龙牺牲时,年仅32岁。

  乡村记忆永葆革命情怀

  “‘破水’后,村里的男人死的死、逃的逃、抓的抓,整条村都散了。”今年78岁的纪两松曾经当过十几年的官埭尾村支书,他口中的“破水”是村民们的习惯叫法,指的就是“革命树”集结点被叛徒供出,官埭尾村惨遭敌人清剿,革命随之陷入低潮的这场变故。他说,当时村头巷尾,被击毙、被殴打致伤的村民随处可见,凡被发现的男子皆被杀,就连男童也不被放过。还好纪喜龙家里是年仅3岁的女儿,才幸免于难。

  纪两松告诉记者,纪经其、纪喜龙牺牲后,他们的头颅被反动派割下,悬挂在了以前的“马头陇”市场(即如今洋滨市场)的一棵树上,当街示众。不过,村里流传着另外一种说法,说他们的头颅被挂在了“革命树”上。走访中,今年71岁的村民纪穑徐还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纪喜龙牺牲后,他的姐姐花了100个大洋从地主手中赎回了弟弟的头颅,并一针一线把尸体缝好,才让纪喜龙入土为安。

  对于“赎回头颅、入土为安”这个“细节”,陈伟家认为,那应该只是村民美好愿望的投射,因为100大洋在当时是一笔巨款,绝非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所能够负担得起。至于烈士的头颅是否被砍下、又挂在了哪里?陈伟家表示,上述两种说法至今无从印证。

  后来有据可考的是,纪喜龙、纪经其同为中共党员,1955年被追认为广东省“革命烈士”,与他们一同列入《广东省革命烈士英名录》的官埭尾村人还有纪经如、纪大头。为了纪念这段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几经岁月风霜的“革命树”,被当地群众珍而重之地保护了起来,成为一处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村民还取纪经如、纪喜龙两位烈士姓名的各一字,以“如龙村”“如龙社区”纪念前人、教育后代,成为永葆革命情怀的乡村记忆。

  本报记者 李扬 见习记者 黄榛 郑奕潘



  ■ 记者手记

  沿着红色足迹 我们追寻初心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这一趟见证如龙初心的“红色之旅”,对于记者来说,不仅仅是一次锤锻践行“四力”的基层采风,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精神洗礼,是一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党课。

  当记者走近这株凝聚革命烈士鲜血的“革命树”,抬头望见阳光在树梢闪耀着金色的光芒,86年前惊心动魄的一幕仿佛穿越历史的烟云,重现眼前:只听一声枪响,正在树冠站岗放哨的游击队员中弹摔落;敌人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步步进逼,被包围的革命志士毫不畏惧,奋起反击,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一位位革命志士倒下了,只有大榕树依然伫立,苍翠挺拔,见证着无数英烈为人民解放事业前仆后继、不惧牺牲的革命初心,象征着老区人民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不屈不挠、勇往直前、敢于胜利的宝贵精神财富。

  潮汕地区拥有厚重的红色文化基因。每一处革命遗址的背后,都升腾着这片热土可歌可泣、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革命故事,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时时翻阅。

  重温红色记忆是为了展望美好未来,因为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勿忘昨日苦难辉煌,无愧今日使命担当,不负明日复兴梦想。 (李扬)



▲此文章图文来源:汕头经济特区报社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 0
标签:全部
网友评论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

 

潮汕美食

中国南方特色饮食文化的代表,以海鲜为主,清淡爽口、清甜香嫩而闻名。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0754-88485995

微信咨询
潮商网~潮情系五洲·商机通四海
返回顶部
×潮商网~潮情系五洲·商机通四海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5362309995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