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商网~潮情系五洲·商机通四海

陈靖姑信仰的文化意蕴

     “海上妈祖,陆上陈靖姑”这是发源于福建的两大女神信仰。陈靖姑生活的年代早于妈祖。唐僖宗年间,公元767年正月十五,陈靖姑出生于福州仓山下渡,父亲陈昌,母亲葛氏,她自幼聪慧贤良,长大后侠肝义胆,靖姑乐意为民众做好事善事,18岁时,她嫁给古田人刘杞,公元790年,因难产逝世,年仅24岁。陈靖姑逝世后,当地民众为她附加上了一系列神话传说,并按照道教“行善积德,积德成神”的造神理论,尊奉她为保胎护产的保护神。逐步形成了道教闾山派之三奶教派,这一教派的主神有三位:陈靖姑、林九娘、李三娘,她们是闾山许真君的女徒弟,其中陈靖姑就是大奶夫人。
   
     南宋淳佑年间(1241-1252),陈靖姑首度受到朝廷赐封“顺懿夫人”,自此陈靖姑信仰走出发源地福州、古田一带,向浙江、广东等地传播,与妈祖信仰一同传至潮汕。在潮汕,人们极少直接称呼陈靖姑,而是尊称三奶夫人、七圣夫人、注生娘娘。在汕头老妈宫、澄海莱芜天后宫,陈靖姑是以妈祖陪神的身份出现,与另一位潮汕民间专治小儿麻疹的珍珠娘娘分列妈祖左右,形成符合潮人祈求心理的女神信仰体系。与妈祖的耀眼光环相比,陈靖姑的光环相对暗淡,但是她在潮汕民间信仰中,同样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其实,早在陈靖姑信仰形成初期,它就与佛教产生了联系。翻阅陈靖姑故事连环画,开头部份描绘的是:唐僖宗年间,为了修建泉州洛阳桥,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前来帮忙,不慎掉下一根头发,化作白蛇溜走。观音菩萨看见了,咬破食指,弹出一滴血,投胎于福州仓山区下渡陈昌家里,诞生下一位女婴,这就是后来行善除恶,勇斗蛇精的陈靖姑。在澄海程洋冈丹砂古寺的观音阁中,观音的陪神分别是保腊娘娘和注生娘娘陈靖姑。在佛教《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经文中写到:“众生应以何身得度者,菩萨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这就为民间信仰依附佛教菩萨信仰提供了理论依据,使民间女神信仰正统化,也为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增添了柔性的光辉。
   
     在潮州西湖南岩寺附近的七圣庙里,陈靖姑与另外六位古代女杰林三姑、张月春、李玉枝、黄九娘、关山有、蓝妙琴一字排开,端坐神台之上,称为七圣夫人,陈靖姑就是其中的大夫人。在汕头白花尖大庙,七圣夫人只有一位,她就是大夫人陈靖姑。七圣夫人信仰习俗的女性色彩尤为明显。在澄海程洋冈七圣庙里,七圣夫人端坐在矮矮的神龛中,与传统庙宇高高在上的神台形成反差,究其原因,据说是七圣夫人都是古代女子,“缠脚”,穿着三寸金莲的绣花鞋,座位低矮,便于行动。供桌上摆有七个梳妆台,装着古代妇女梳妆打扮用品,增加了人情味,富有世俗感,拉近了神与人之间的距离。
   
     在清朝、民国时期,潮汕元宵节,乡村妇女还有走访新嫁娘、朝拜七圣夫人的习俗。村里上一年度结婚的女子,在第二年的元宵节,吃过晚饭以后,就要布置家居,妆扮漂亮,备上大桔、橄榄、糖果,欢迎村里的阿姆阿婶来串门,借此机会,认识村里的乡亲,广结人缘,更快地融入当地的日常生活圈。阿姆阿婶也乐意以此沾染新嫁娘的喜气,讨得好彩头。另外,乡村妇女还会结伴到夫人庙朝拜七圣夫人。七圣夫人凤冠霞帔装扮,珠光宝气,雍容华贵。凤冠上插满了五彩绒球,称为“花头”。乡村妇女会买新的“花头”来兑换夫人凤冠上的“花头”,请回家里保平安。现在,人们重视文物保护,“花头”不能兑换。但元宵夜拜夫人祈福的习俗流传至今。
   
     在潮汕,陈靖姑作为妇幼保护神的身份被片面夸大了。但是在福州、古田的人们眼中,陈靖姑是一位实实在在的女英雄,她侠肝义胆,惩恶扶弱,扶危济困,呵护幼儿不分性别,男孩女孩平等对待,孝、悌、敬、爱的伦理观念集于一身,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完美载体,成为真善美的化身。时势造英雄,陈靖姑信仰诞生于1200多年前,医学不发达,生活贫困,社会落后的年代,她慈爱勇敢的形象给了老百姓战胜困难的希望和力量。潮汕民众世代崇奉陈靖姑,可见人心向善,追求和谐幸福乃是潮汕社会主流。正视陈靖姑信俗文化,发掘博爱、重道义、讲奉献的思想内核,形成积极向上的凝聚力,就能真正给力于建设幸福潮汕的时代大业。



▲此文章图文来源:汕头日报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 0
标签:全部
网友评论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

美国网友

潮汕美食

中国南方特色饮食文化的代表,以海鲜为主,清淡爽口、清甜香嫩而闻名。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0754-88485995

微信咨询
潮商网~潮情系五洲·商机通四海
返回顶部
×潮商网~潮情系五洲·商机通四海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5362309995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