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湫宝塔
黄际遇(1885—1945),出生于广东澄海县澄华镇。著名数学家、教育家,擅长数学而又兼长文学、书法。17岁留学日本,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科攻读。译著有《续初等代数学》、《微积分》、《群底下之微分方程式》、《近世代数》等。主要论著还有《论一》、《定积分一定理》、《Guderman函数之研究》等。不幸于10月21日凌晨失足坠水身亡,终年61岁。
人物简介
黄际遇(1885-1945)汉族,字任初,号畴庵。1885年出生于澄海县澄城镇。黄程裔孙。著名数学家、教育家,擅长数学而又兼长文学、书法。14岁中秀才,17岁(1902年)留学日本,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科攻读。
1906年毕业回国,任天津工学堂教授。
1910年参加京试,中格致科举人。
1914年以后转任武昌师范大学教授。
1920年由教育部派赴欧美考察,入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数学,1922年获硕士学位。归国后仍回武昌师大任教。
1924年任河南中州大学教授;1926年应聘为广州中山大学教授;1928年又北上任河南中山大学校长,一度还出任河南省教育厅长。
1930年至于1936年,历任青岛大学教授兼理学院长、山东大学教授兼文理学院院长。
1936年返粤,仍任教中山大学。
1938年日寇攻占广州,他随校辗转播迁。1945年8月日寇投降,中大复员返穗,他与同事乘木船从北江南下,道经清远峡时不幸于10月21日凌晨失足坠水身亡,终年61岁。
黄际遇是个学贯中西,兼长文理且于书法、楹联、棋弈无不精通的博学之才,是了不起的学问家。他执教南北大学数十年,桃李满天下,中山大学校长张云、英士大学校长杜佐周、兰州大学校长辛树帜,都是他的弟子。
他在日本留学时曾翻译《几何学》,此后又继续引进西方数学,译著有《续初等代数学》、《微积分》、《群底下之微分方程式》、《近世代数》等。除数理外,他曾在中大文学院开《历代骈文》等课程,著有《班书学说》、《潮州八声误读表》等书;他撰写的人物传略和碑铭曾为时人所传诵。
其现存的40多部日记,均用毛笔书写,内容包括数学、文学、历史、书信、对联、诗文、棋谱、音韵、训诂等多种研究心得。其主要论著还有《论一》、《定积分一定理》、《Guderman函数之研究》等。
人物经历
1903年 ,黄际遇由广东官派到日本留学。
于光绪二十九年六月(1903年8月)到日本,入宏文学校普通科学习,毕业后,又于光绪三十二年三月(1906年4月)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理科,专攻数学,是日本著名数学家林鹤一博士的高足,也是我国最早以习数学为主科的少数留学生之一。
宣统二年三月二十八日(1910年5月7日)颁发毕业证,证书号数1394,加编号数432。
留日期间,他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与陈衡恪(字师曾,1876—1923)、黄侃(字季刚,1886—1935)交住甚密,当时与黄侃一道向避居日本的章太炎(名炳麟,1869—1936)学习骈文、小学,兴趣甚浓,晚年曾从事这方面的教学工作。
1910年,黄际遇从日本学成回国,受聘到天津高等工学堂任教。这一年他进京殿试,中格致科举人。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随之而来的文化革新、创办新学急需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的教师。为此,新成立的临时政府教育部将全国划为六大学区,每个大学区统一设国立高等师范学校一所,主要招收预科一年、本科三年学生,本科分设:国文、英语、史地、数理等部,专门培养新学师资。
华中区的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现武汉大学前身)于1913年成立,始招预科,第二年(1914年)开办本科数理部、英语部。
黄际遇于1915年 应聘任武昌高师教授,教数学、物理等课程,兼数理部主任,其间一度出任教务长。
1918年冬,他被派往江浙一带参观考察理科教育,回校后,1919年春写成长篇报告《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数理部进行实况及成绩说明书》,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好评。1920年12月受教育部委派,他到美国考察教育,同时到芝加哥大学进修,成为著名数学家L.E.Dickson(1874—1954)的学生,1922年获该校科学硕士学位。
在武昌高师师生的催促下,于当年10月仍然回校工作。
1923年武昌高师改为武昌师范大学,原设的四部改分为八系,黄际遇任新成立的数学系主任。其间,1924年一度应湖南省教育厅之聘,担任“湖南省会考主试官”,主试湖南全省中学生。
河南省的第一所大学——中州大学(现河南大学前身)1923年在开封市成立,中州大学校长张鸿烈是留美硕士、同盟会会员,与黄际遇熟悉,特邀他到该校主持数理系,兼校务主任。
黄际遇1925年9月到中州大学。
1926年奉系军阀盘据开封,摧残教育,致使中州大学无法上课,处于停顿状态。此时,地处南国广州,由孙中山亲手创办的国立广东大学,1926年7月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原数学系扩大为数学天文系,积极筹建全国大学的第一座天文台,需要充实师资力量,邀请黄际遇回桑梓广东,任中山大学理学院数学教授。
1926年冬,黄际遇由开封出发取道上海,乘船南下广东,不料途中触礁,海轮沉没,继遭海盗洗劫,他随身携带的著作、衣物等全都荡然无存,仅以身免 。1927年3月,他出现在广州中山大学给学生讲课的讲台上。
再说河南方面,1927年6月,北伐军进驻开封,冯玉祥被任命为河南省主席,冯重整教育,将河南仅有的三所高等学校合并到中州大学所在地重建,取名国立开封中山大学(也称国立第五中山大学,现河南大学),一再恳请黄际遇重返开封,到开封中山大学任职。他盛情难却,于1928年第二学期再度到开封,任开封中山大学校务主任兼数学系教授。翌年即1930年5月被任命为该校校长,后又任河南省教育厅厅长。但他不愿意从政,一再请辞离开,回学校任教。
1929年春,原在济南的国立山东大学迁往青岛重建,改名为国立青岛大学,由蔡元培、杨振声等组成筹备委员会。
1930年5月杨振声被任命为新成立的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仿效蔡元培广聘专家治校,黄际遇应聘于1930年9月到青岛大学,任该校理学院院长兼数学系主任。
1932年5月,杨因中央不解决学校经费,而辞职离校,校务会决定由黄际遇为校务会议临时主席,处理一切校务。是年9月,国家行政院决定,将青岛大学校名改回,仍称国立山东大学,文学院、理学院合并为文理学院。黄际遇任合并后的文理学院院长,仍兼数学系主任,并当选为山东大学校聘委员会委员。
1936年初,山东军阀韩复榘借故给山东大学制造经济困难,校长被迫离校,提出辞职,黄际遇也在此时趁机离开。2月回到广州,再次出任中山大学教授,分别给理学院、工学院、文学院三院学生授课。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大举进攻,侵略中国,1938年10月,广州失守沦陷,黄际遇移居香港避难,中山大学西迁至滇南瀓江。
1940年9月,中山大学由澄江迁往粤北坪石,再次请黄际遇回中山大学任教,担任数学天文系主任兼校长室秘书,同时还为中文系高年级学生讲授骈文等课。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分散各地办学的中山大学师生,陆续返回广州校址。
10月21日黄际遇一行80余人,赁大木船一艘从粤北的北江乘船返校途中,“上午8时许,船行至白庙,将抵清远城。先生因出船舷解手,失足坠于江中”。同船的中山大学教务长邓植仪警觉,“悬钜金急营救,四子家枢随侍,亦仓皇下水救,卒以谬俗不救已溺,增援力薄,遂罹难。”终年60岁。
1947年2月8日,国民政府特发布一则褒扬黄际遇的命令,全文如下:“国立中山大学教授黄际遇,志行高洁,学术渊深,生平从事教育,垂四十年,启迪有方,士林共仰,国难期间,随校播迁,辛苦备尝,讲诵不缀。胜利后,归舟返粤,不幸没水横震,良深轸惜,应予明令褒扬,以彰耆宿。此令。”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由政府发布命令褒扬的第二位数学家,第一位是1927年故去的胡明复。
上世纪60年代,中山大学有关人士曾有出版《黄际遇先生文集》的动议,已请黄海章先生作序, 后因“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而中断,至今尚未问世。
作品
他在日本留学时曾翻译《几何学》,此后又继续引进西方数学,译著有《续初等代数学》、《微积分》、《群底下之微分方程式》、《近世代数》等。
除数理外,他曾在中大文学院开《历代骈文》等课程,著有《班书学说》、《潮州八声误读表》等书;他撰写的人物传略和碑铭曾为时人所传诵。其现存的40多部日记,均用毛笔书写,内容包括数学、文学、历史、书信、对联、诗文、棋谱、音韵、训诂等多种研究心得。
其主要论著还有《论一》、《定积分一定理》、《Guderman函数之研究》等。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