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茶派生的潮汕俗语
不少音乐家在听到潮州音乐的演奏后,都称赞说这是“华夏正声”。那么怎样才算是华夏正声呢?
有什么客观标准吗?“华夏”是一般的民族性称谓,原本指最早奠定中华民族基础的“华族”和“夏族”,即黄河中上游一带,后来逐渐扩大、融合,成为现在包括56个民族的中华民族,如果论其成分,其中何止万千个历史上曾经辉煌过的族群。所以现在说“华夏”就是指中华民族。
“正声”则是有变化的。周秦两汉的‘正声’是以编钟、编磐为主乐器的雅乐颂歌。
隋朝统一中国,“四夷”与“华夏”逐渐融为一体,音乐也吸收了各个少数民族的成分,朝廷里正式推出“九部乐”,唐代继承和发展了《九部乐》,成为《十部乐》,其中就包括不少少数民族音乐。这些地方的音乐几乎都集中到华夏,使秦汉音乐充实了活力,与当时的经济、文化、军事实力相匹配,统称为“大唐气象”。从此,再说华夏正声,指的就是大唐时期的音乐了。我们只有在与西方音乐比较中,才能看出华夏正声的特点。
第一是乐律。乐律是指某种音乐的音高标准。中国最早是用五声音阶,即由三分损益法产生的宫、商、角、徽、羽五个音阶。此为正声,后来补充两个变声,成为七声音阶,但与西方的七声音阶不同。中国由三分损益法产生的五音,是由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十二个音,恰好可以循环,回到高八度的黄钟上来。而西方采用的十二平均律,是另外的方法产生的,不能严格地回归,于是便将其中的误差平均在十二个音程中。
潮州音乐不用钢琴定音,而是以笛子等自然乐器定音。这些乐器的音高都是依靠人的听觉定的,所以说,这是华夏正声的第一条要义。潮州音乐中二弦师傅的耳朵是最灵敏的。
第二,乐器。如前所述,秦汉正声是以编钟、编磐为主要乐器,也是以其不变之声定音的。隋唐以后,随着龟兹乐带进来琵琶,可以旋宫二十八调,大大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与灵活性。因此,在华夏音乐里,容不得铜管乐器、键盘乐器,因为其律制不同之故。现在不少潮州音乐演奏时,抛弃民族传统的大低音胡,而改用大提琴,虽然声音改善了,但破坏了潮州音乐的整体性,实际上是得不偿失。
第三,乐谱,华夏音乐向来是靠口耳相传的,其表现力全在老师的传承里。潮州音乐用的是二四谱,是华夏传统工尺谱的一种。它是备忘谱,不是学习的教材。也就是说,会唱的人怕遗忘而记的谱子,如果你根本不会唱,看着谱子也很难唱好。看起来是缺点,实际上此中蕴含着传承人的艺术个性。同样的谱子,可以唱出不同的流派来,道理就在于此。
第四,旋律的华夏风格。西方音乐适用于拼音化的拉丁语言,因其声调贫乏,通常只有升调与降调,因此主要靠节奏与重音才能加强其表现力。而以多种地方方言组成的汉语,至少有四个声调,多则如潮州话竟有八个声调。声调是旋律的基础。潮州音乐的特色是“如泣如诉”,如同用丝弦与人在交谈,这就是音乐的力量。现在的年轻人不懂得这些,无知地抛弃自己的民族音乐传统精华,而去模仿西方那种重节奏、轻声调的唱法,最后落得不伦不类,早晚会认识到这是走了弯路。华夏正声强调的是字正腔圆。这并非是音乐的排外,恰好是融合。华夏音乐可以融合任何音乐的旋律。
潮汕丝竹乐是潮人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原汁原味地保护它,使之发扬光大,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之一。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