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妈屿岛:开埠史里发源地 海丝路上商贸点
潮彩梅耳瓷瓶《山水图》。
唐代诗人钱进的《谷口书斋寄杨补阙》:“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家僮扫萝径,昨与故人期。”,这是邀约的诗,约杨补阙前来书斋叙谈。诗写书斋景物,幽静清新。雨后新竹,生机勃发,晚山夕照,余晖动人,秋花未落,仍有蓓蕾,如此境地,怎不促使杨补阙践约前来?小诗写得风情旖旎,别具一格,气韵生动,意境很美。已故潮彩老一辈艺术家蔡永青创作的这件梅耳瓷瓶《山水图》,正是撷取诗情入画来,在合理运用陶瓷语言的同时,吸收国画艺术的精华,极力追求一种画中诗意,抒发着诗的境致与乡野情调,赋予陶瓷艺术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颇具韵致,令观者徜徉于山水自然中,悠然神游。
拜读的这件作品于1963年入藏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广州陈家祠),瓶高45.5厘米,口径14.2厘米、腹径18.2厘米、底径11.5厘米,瓶口边沿饰金,瓶颈两侧装饰金色梅干和花朵作为双耳。这是瓶的正面,背面空白,没有什么诗文衬托。画面以高远兼深远布局法,画山石为主,其画远山,以简笔表其形,以淡墨出其意;中、近景峰峦、山石轮廓清晰,以淡墨铺设,再用浓墨、焦墨皴擦、渲染,层次分明,柔美中显刚健,并利用山石树木形状的大小及墨色浓淡的对比,烟云的掩映,拉开空间的距离,显示远近层次,达到咫尺千里的效果。整幅画面以绿色为基调,不追求色彩的富丽堂皇,只求青绿色彩的微妙变化,以营造晴岚霞翠,充满生机的效果,别有一番清雅灵秀的情趣。但见近处的山冈陡立,石隙中长出两株松树,参天傲立,主干硬直苍劲,枝柯虬曲,交叉取势,沉郁苍秀;松下多小树木,高下参差,浓荫一片。山坡上一座庭院坐落在茂密的竹林中,地上零散小卯石清晰可见,清幽静雅,似是高人修身养性的处所,柴门半掩,草屋土墙上开有一窗,窗内一高士独自悠闲品茗,等待着好友的到来,一童子此时也执帚在打扫院外落叶,正是“家僮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左侧一小溪之水微起涟漪,溪中卯石零乱,岸脚较平,石块相接,丛丛绿叶掩蔽;上方山峰势状雄奇,峰顶茂密小松增添了几分灵秀,其下部则隐约在烟岚雾霭之中。远处却是一个个独峰兀立,宛如擎天玉柱,傲立于苍穹间。画面上近山明晰,深勾重染,远山迷蒙,淡写轻描,层次分明,实而不塞,空而不虚,其一山一水、一石一木的彩绘,体现了中国画所特有的意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给人以更多想象的空间。
这秋日雨后的黄昏,空气清新,远山近峦,云横雾封,松树竹林,苍翠婆娑,林间草屋,闲庭清净,如此多的意象都放到一个瓷瓶画面上,饱含神韵,功夫天成,使人爽心悦目,心驰神往,可见老艺术家蔡永青陶瓷彩绘艺术造诣的深厚。
蔡永青(1922~1993年),出生于潮安一个农民家庭,15岁进城学画竹帘,后进潮州彩瓷行业工作,曾先后到大埔高陂、饶平、汕头、揭阳、潮州从事彩瓷工作,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的彩绘都具一定造诣。他的山水瓷画以“单笔皴”法见长,笔法苍郁清润,雄健凝重,多有萧疏野逸的神韵。其作品曾被选送参加全国、全省工艺美术展览,并赴美国、日本、新加坡、法国等展览,赢得各界广泛好评。他创作设计的不少瓷器花稿,深受客户欢迎。1962年他被授予汕头地区艺人称号。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