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妈屿岛:开埠史里发源地 海丝路上商贸点
潮彩瓷瓶《文姬归汉》。
彩瓷人物画,顾名思义,就是以人物为主要表现对象。以单纯的线条勾勒作为造型手段,借助线条的粗细长短、方圆曲直,用笔的轻重缓急、虚实疏密、顿挫刚柔,用墨的浓淡干湿在造型上的生动运用和有机结合,再加之色彩的运用处理,达到晕润、细致、柔和的效果,充分表现形象的动态感和立体感。
今赏读的潮彩双梅耳荷口瓷瓶《文姬归汉》,是潮彩己故老艺术家李锡榜的大作。它高50厘米、口径14.5厘米、底径11.5厘米,创作于1960年,1963年入藏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广州陈家祠)。瓶口沿饰金色,瓶颈左右侧以金色的梅干为双耳,并饰浮凸的梅枝和花,老干苍劲,虬结盘曲,枝条细挺,繁花缤纷,暗香扑鼻,生机盎然,从而使整件作品显得典雅华贵。
作品主体画面采用传统的通景式构图法,四面可观,使得视野宽阔,远看大势,近观局部,浏览情节,虽有主次之分,但衔接连贯,协调和谐。尤其把中国画的工笔画技法与瓷器釉上彩绘法糅合在一起,充分运用潮汕彩瓷的勾勒、填色、洗染等技艺,富有墨色韵味,注重“章法”和“布局”,丰富色彩的运用,使“人”与“境”,“形”与“神”和谐统一,通过人物的表情和动态,来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以娴熟的笔法,细腻刻画了“文姬归汉”里的人物和马匹、马车等物象,以形写神,着重突出人物的精神、气质、神态。
“文姬归汉”讲的是东汉蔡文姬的故事,这位极具传奇色彩的苦难女性,在历史上影响颇为深远,亦是一位让后人心存敬意的文化大家,她与李清照、卓文君、班昭并列我国古代四大才女。作品画面以表现蔡文姬及马车前后、左右的人物、马匹为中心,配以上方山峰、云雾和下方石头的典型环境,显其路途遥远与艰辛。但见前面一留着胡子的官吏头戴着冠、手执汉节骑着骏马作为先导,此时的他脚紧踩马蹬,回首望着后面;似乎这坐骑也懂人意作暂停状,抬起左腿也跟着往后望,人与马都怕后面“掉队”,真是生动传神,妙趣盎然。在其后面就是重点表现的主体,四匹胸肌突出、神态矫健的骏马拉着华盖顶棚的双轮马车,骏马或昂首、或低头,呈奋蹄疾驰状;马车上年轻的女御者头梳髻、穿襦裙,弯腰双手拉着缰绳驭车;端坐车上的蔡文姬并非是一些画作中戴皮帽、穿胡服、披云肩的贵妇,而是一个头上挽髻、身着交领襦裙、飘带迎风舒展的文雅端庄的汉妇形象。左右两侧及后面的所有人物都骑着马,头戴冠、身穿袍服和衣裙,手持迎风招展的各种旗帜、旗缨,或脸露笑容、或私下交谈、或回头招呼;在最后面还有一骑着马的侍女,一手紧拉缰绳,一手抱着瑶琴。所有人物形象的动态、神情和马匹的姿势刻画,都十分细腻,无一雷同,形神兼具,气韵生动。作为景象的画面前下方山坡陡峭,路边的杂草稀疏,树木枝干已被强风摧折,似乎在诉说它饱经风霜;人物形象的后面是悬崖峭壁和连绵山峦,一条蹊径曲折连接山顶的小亭,远处山峦之间云缠雾绕,以喻回归道路崎岖,十分艰辛。一幅栩栩如生的《文姬归汉》画图就这样跃然眼前,令我欣喜地从老艺术家的笔底下读出了生动的意境,耐人寻味。
李锡榜在这《文姬归汉》画面彩绘上运用了中国画人物工笔线描技法,人物神情、服饰衣纹及马匹、马车、旗帜等的用笔,都是工笔画的写实,笔法细腻,人物传神,线条流畅,设色和谐,并不是“重彩”,而是用填色加洗染,在接近线条之处加重色彩后再进行洗染,表现出透光面,使之产生立体感,可见其匠心独造之妙,堪以佳构视之。
李锡榜(1906~1991年),潮州市人,原潮州市彩瓷总厂艺人,1962年被授予汕头地区艺人称号,1991年被国家轻工业部授予“广东省民间艺人”称号。早年曾进潮州庄淑与画苑,师承潮州画家詹云画派风格,擅长中国传统人物画,17岁转入彩瓷业,曾在潮州枫溪、汕头、大埔、高陂等地彩瓷行工作,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其彩瓷作品具有中国画人物线描中游丝、高古线描风格,开创近代潮彩人物画的新风格,在彩瓷业中享有较高声望。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