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History
服务热线:0754-88485995 我们恭迎您的来电!- 非发行年会成功召开
- DATA:2023-05-31 00:00:00
- 欧盟出口非洲的二手服装40%未被...
- DATA:2023-05-30 09:36:39
- 德国工商总会将2023年德出口实...
- DATA:2023-05-30 09:32:15
- 德班—豪登铁路线路仅以25%的运...
- DATA:2023-05-30 09:19:55
- 波黑超过43%的电力生产来自可再...
- DATA:2023-05-30 09:25:05
- 联系电话:0754-88485995
- 联系传真:0754-82553777
- 联系邮箱:21042382@qq.com
- 联系地址:广东省汕头市

潮汕木偶戏
我国的木偶戏,历史悠久且种类繁多,有悬线木偶、走线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等。 潮汕木偶戏俗称纸影戏,统称铁枝木偶,是明代由福建传入的皮影戏衍变而来,形成于清代,习惯称为纸影戏。它是我国木偶艺术的稀有品种,是潮汕民间戏剧艺术的一朵瑰丽之花。 木偶戏的偶像木质身,泥塑头,潮...

潮汕端午节习俗
潮汕过端午节可引用一首诗来概括“家家插艾望消灾,欲食粽球兴满怀。更喜龙舟竞渡处,锣频鼓急桨花开。”端午节有不少习俗,如忌拜祖先、赛龙舟、吃粽子、吃栀粽、插艾浴(喝)药汤,吃真珠花菜煮猪血汤等。下面为您介绍。 1、赛龙舟潮汕有韩江、榕江、练江三条主要河流,支流河溪交错,水流平缓,是赛龙舟的黄金水域。端午节期间潮汕人赛的龙舟一般有三...

端午节习俗——龙舟竞渡民欢乐
端午节各地叫法各异,其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女娲节、沐兰节、女儿节、龙舟节、重午、夏节等。 端午节是潮汕主要的民俗活动之一。汕头市金平区魠浦镇也过端午节。魠浦镇10多个村落置村大多在宋、元、明等时期,或由外地渔民难民、商人举家迁移;或先作为军事用地,后期士兵于此安家落户而形成的。当时,全国很...

潮汕人剃头那些事
潮汕人把理发叫做剃头,理发店叫做剃头铺,乡土味浓,听起来亲切。 潮汕人爱清爽、整洁,“剃个头,雅三毫”,故大家常戏谑说“新剃头,敲三下”,表示对你容光焕发的“嫉妒”。小孩子出生十二日,就要“剃头”,可不是为了“雅”,是为了平安。孩子额前应留一片桃形发,谓之“囟桃”。“桃”在我们民族传统中有辟邪的意味。在下剃刀之先,要用一...

侨乡潮汕的信仰民俗
潮汕是全国著名侨乡,许多生活习俗都跟华侨有关,也带有明显的侨乡特色。 樟林的拜"亥爷"习俗 "亥爷"就是猪神,是典型潮汕地方神,只有侨乡樟林有亥爷庙宇。传说是这样的:清朝末年,樟林有一寡妇生有几分姿色,亡夫遗下一年幼儿子。孤儿寡妇,生活无靠,媒婆常来说媒,叔伯妯娌也巴不得她早点改嫁,好占有财产。寡妇担心的是如果儿子...

潮汕俗语话过年
潮汕俗语话过年 潮汕俗语是潮汕方言的语言结晶,是潮汕人聪明、智慧的凸现,一句之中包涵很多内容,具有哲理性、经验性、讽喻性、训诫性、实践性。不乏丰富文化内涵的潮汕年俗活动,在潮汕俗语中也有所体现—— 冬节乌,年夜苏…… “冬节乌,年夜苏;冬节红,年夜氵耽。”这原本是一句潮汕农谚,大意是:凡是冬节那一天天气不晴朗...

潮汕饮食词条
打冷 又称潮州打冷,指潮州大排档经营的大众化冷盘熟食。这些食物不同于潮州筵席常见的燕翅鲍参肚等高档菜肴,多数是潮州风味乡土菜式,通常由如下几类组成:一是卤水类,如卤鹅、卤猪脚、卤豆干等;二是鱼饭类,常见的有巴浪鱼、大眼鸡和红鹦哥鱼等,按照潮汕的食俗,薄壳米、红肉米和冻红蟹、冻小龙虾等贝壳虾蟹均属此类;三是腌制品,常见的有腌膏蟹...

潮汕红头船
七律·红头船(新韵)红头船上顺风吹,前浪开航后浪推。 鲨鼓雷鸣通四海,日梭云绕挂双桅。 炎凉潮水遍及处,大小沙洲空念谁。 远赴南洋期满载,心中有岸几时归。 人们历来把《红头船》当作清代潮州从事远洋贸易的商船,大多数潮籍华侨就是乘坐红头船到海外谋生,寻求发展。红头船曾经是中国同世界各地经济和文化交流的纽带,也是各地华侨同祖...

汕头话是怎么来的?你知道吗?
潮汕话是全国八大方言区中闽南方言的次方言,也是现今全国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之一。古朴典雅,词汇丰富,语法特殊,保留古音古词古义多,语言生动又富幽默感。潮汕话的形成,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而潮汕话中的汕头话,肇始于汕头开埠之后,形成至今不过百年间。 潮州九县县县有语 潮汕有谚语说:“潮州九县,县县有语。”说的是旧潮州府所属九县,...

潮汕农历七月民俗多
潮汕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民俗是其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即使在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变化的今天,潮汕地区依然保留着很多传统民俗,有时候还会加入一些现代元素在里面。时值农历七月,记者从民俗专家处了解到,这是一个在潮汕地区民俗活动较集中的月份,七夕演绎爱情神话、公婆生祈求小孩平安,成人礼“出花园”、七月半“祭孤”……这些节日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