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小家为大家的援藏医者
来源:揭阳日报 发表时间:2017-12-18 15:34:58 浏览:次
舍小家为大家的援藏医者
——记2017年广东省柔性援藏医疗队成员、揭阳市人民医院医学超声科副主任陈协宏
■他经医院、市卫计局、省卫计委层层择优遴选脱颖而出,入选2017年广东省柔性援藏医疗队
■援藏期间,他在开展包虫病人群筛查工作中勇挑重担、乐于奉献、表现优异,被林芝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林芝市包虫病综合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援藏半年来,陈协宏克服高原反应,经历6.9级地震,协助林芝市人民医院成功创三甲,为逾万名藏族同胞开展包虫病筛查,带去了新技术,开创了新科室,更展现了“揭医人”的优良作风和奉献精神。因工作表现突出,林芝市人民医院特发函邀请陈协宏延长半年援藏时间,得到了市人民医院和陈协宏家人的大力支持。
远赴林芝开展新技术协助创三甲
33岁的陈协宏是市人民医院医学超声科的技术骨干。由于政治思想觉悟高,事业心责任心强,业务能力突出,陈协宏经医院、市卫计局、省卫计委层层择优遴选,在全省众多报名参加新一批柔性援藏医疗队的超声科医生中脱颖而出,入选2017年广东省柔性援藏医疗队。
初到林芝,高原缺氧带来的一系列反应令陈协宏深感不适,心悸、胸闷、失眠、血压升高,说话稍微快一些便喘得厉害,半夜常因胸闷被憋醒……到过西藏的人都知道,这种高原反应至少需要一个月才能适应。然而,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陈协宏始终牢记着自己肩负的使命,他只用两三天进行调整,便克服种种不适投入到紧张的医疗工作中。
帮扶林芝市人民医院创建三甲医院是援藏医疗队此次的主要任务。作为超声科的主力干将,陈协宏承担了林芝市人民医院门诊超声检查的繁重工作。西藏地区硬件条件较差,医生人手紧缺,日常超声检查人数不少,陈协宏的工作强度相对较高,近半年来他已完成了5000多例B超检查。
除了承担门诊工作,陈协宏还负责整理林芝市人民医院创三甲的资料,为该院超声科迎评以及业务发展制定了科学的帮扶计划,并带领林芝市人民医院超声科开展了多项新的超声诊疗项目。工作之余,他积极参加临床技能培训工作,将自己所学所知倾囊相授,与超声科的医护团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此期间,陈协宏还代表超声科参加了林芝市人民医院PDCA(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和QCC(品管圈)等竞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11月24日,林芝市人民医院迎来了难忘的时刻,顺利通过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援藏医疗队圆满完成此次援藏主要任务。
吃苦耐劳为逾万藏族同胞筛查包虫病
半年的援藏经历,对陈协宏来说难忘而有意义。9月份,在林芝市包虫病综合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排下,陈协宏被委派到林芝市委、市政府驻地协助开展包虫病筛查工作。同时,受昌都市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指挥部邀请,陈协宏来到距离林芝市700多公里的昌都市协助完成包虫病筛查任务。
包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常见于农牧区,具有高度致死性,人体感染后,肝、肺、肾、脑及骨骼等几乎所有脏器和组织都会受损,在西藏被视为“第一癌症”。尽管包虫病筛查技术难度不高,但由于下乡条件十分艰辛,筛查人员必须吃苦耐劳才能胜任。
昌都距离林芝很远,需要乘坐十几个小时汽车才能到达,而且昌都地区海拔比林芝更高,高原反应更加明显。到达昌都后,从乡卫生院到下属的各个村还有一定路程,最远的一个村从早上九点出发,要到下午两三点才能抵达,山路崎岖,途经爆破区,有一些路段特别危险。相比村民们的健康,这些危险早已被医疗队的队员们抛在了脑后,医疗队经常完成一个村落的筛查任务后第二天便开车赶往下一个村落。
不少村落因条件差,村里没有电、没有手机信号,医疗队便自带柴油发电机到村里做筛查,有时还得自带大米和青菜到村里做饭。在昌都市的22个日夜中,陈协宏和队友们通常都是忙到下午两三点才吃午饭,八九点才吃晚饭。下乡第一天,陈协宏连续工作了12小时,累得没吃晚饭没洗漱便直接睡着了。
据不完全统计,在为期22天的昌都市人群包虫病筛查工作中,陈协宏完成了10多个村落的筛查任务,为逾万名村民进行B超检查,最多一天完成700多例B超检查。在开展包虫病筛查的同时,陈协宏还为村民进行各种健康检查,并积极宣传包虫病防治常识,深受当地广大干部群众和医护人员的好评。
筛查结束了,过度劳累加上严重的高原反应,陈协宏在回程经过邦达草原时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连续吸氧后第二天才好转。尽管累倒了,但顺利完成筛查任务的陈协宏内心非常高兴。在开展包虫病人群筛查工作中勇挑重担、乐于奉献、表现优异、工作突出的他,也获得了林芝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林芝市包虫病综合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的“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为我市争得荣誉。
舍小家为大家延长援藏半年
援藏以来,陈协宏舍小家为大家,克服高原反应等困难,积极开展技术帮扶,协助林芝市人民医院实现年底创建三甲医院的目标。在短短半年中,他相继开展了多项新技术、协助成立了多个科室,代表医院比赛等取得优异的成绩,受到中组部、西藏自治区及林芝市等各级部门领导的认可和表扬。在陈协宏援藏即将期满之际,他接到了林芝市人民医院向他发出的延长援藏时间的邀请。
在得到家人和医院支持的情况下,陈协宏毅然答应了。半年虽短,但林芝市人民医院发展的点滴却早已烙印在陈协宏心里。尽管西藏是地震多发地区,曾经经历过的6.9级强烈地震还令陈协宏心有余悸,但想到自己的努力能让更多藏族同胞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陈协宏更坚定了留下来的决心。
而因为就医理念不同,一些因此延误了就诊时机的病人也让陈协宏深有感触。在他接诊过的患者中,有一个女性患者,家住得偏远,乳房长了肿块却一直没能到市里就诊,等到来看病的时候,肿块已经破溃,用哈达包着,溃烂的皮肤和哈达布黏在了一起。“这个病例让我印象极深,我希望接下来能够竭尽全力帮助林芝市人民医院超声科开展更多新的超声诊疗技术,推进一对一传帮带工作,同时希望能为更多基层老百姓普及定期体检、及时就医的重要性,让更多基层老百姓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就医理念。”陈协宏说。
——记2017年广东省柔性援藏医疗队成员、揭阳市人民医院医学超声科副主任陈协宏
■他经医院、市卫计局、省卫计委层层择优遴选脱颖而出,入选2017年广东省柔性援藏医疗队
■援藏期间,他在开展包虫病人群筛查工作中勇挑重担、乐于奉献、表现优异,被林芝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林芝市包虫病综合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他舍小家为大家,克服高原反应等困难,积极开展技术帮扶,协助林芝市人民医院实现创建三甲医院的目标,被邀请延长援藏半年
2017年11月,林芝市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援藏医疗队圆满完成援藏主要任务。因表现优异,受林芝市人民医院邀请,陈协宏延长援藏期限至2018年7月15日,帮助该院加强内涵建设。
陈协宏远赴林芝市人民医院开展支援帮扶工作。
陈协宏在西藏昌都市卡若区柴维乡金通村卫生所为当地村民做包虫病筛查。
2015年,陈协宏(右)协助市人民医院肾内科吴义强主任(左)开展揭阳市首例B超引导下肾穿刺活检术。 邹仰光 摄
援藏半年来,陈协宏克服高原反应,经历6.9级地震,协助林芝市人民医院成功创三甲,为逾万名藏族同胞开展包虫病筛查,带去了新技术,开创了新科室,更展现了“揭医人”的优良作风和奉献精神。因工作表现突出,林芝市人民医院特发函邀请陈协宏延长半年援藏时间,得到了市人民医院和陈协宏家人的大力支持。
远赴林芝开展新技术协助创三甲
33岁的陈协宏是市人民医院医学超声科的技术骨干。由于政治思想觉悟高,事业心责任心强,业务能力突出,陈协宏经医院、市卫计局、省卫计委层层择优遴选,在全省众多报名参加新一批柔性援藏医疗队的超声科医生中脱颖而出,入选2017年广东省柔性援藏医疗队。
初到林芝,高原缺氧带来的一系列反应令陈协宏深感不适,心悸、胸闷、失眠、血压升高,说话稍微快一些便喘得厉害,半夜常因胸闷被憋醒……到过西藏的人都知道,这种高原反应至少需要一个月才能适应。然而,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陈协宏始终牢记着自己肩负的使命,他只用两三天进行调整,便克服种种不适投入到紧张的医疗工作中。
帮扶林芝市人民医院创建三甲医院是援藏医疗队此次的主要任务。作为超声科的主力干将,陈协宏承担了林芝市人民医院门诊超声检查的繁重工作。西藏地区硬件条件较差,医生人手紧缺,日常超声检查人数不少,陈协宏的工作强度相对较高,近半年来他已完成了5000多例B超检查。
除了承担门诊工作,陈协宏还负责整理林芝市人民医院创三甲的资料,为该院超声科迎评以及业务发展制定了科学的帮扶计划,并带领林芝市人民医院超声科开展了多项新的超声诊疗项目。工作之余,他积极参加临床技能培训工作,将自己所学所知倾囊相授,与超声科的医护团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此期间,陈协宏还代表超声科参加了林芝市人民医院PDCA(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和QCC(品管圈)等竞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11月24日,林芝市人民医院迎来了难忘的时刻,顺利通过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援藏医疗队圆满完成此次援藏主要任务。
吃苦耐劳为逾万藏族同胞筛查包虫病
半年的援藏经历,对陈协宏来说难忘而有意义。9月份,在林芝市包虫病综合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排下,陈协宏被委派到林芝市委、市政府驻地协助开展包虫病筛查工作。同时,受昌都市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指挥部邀请,陈协宏来到距离林芝市700多公里的昌都市协助完成包虫病筛查任务。
包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常见于农牧区,具有高度致死性,人体感染后,肝、肺、肾、脑及骨骼等几乎所有脏器和组织都会受损,在西藏被视为“第一癌症”。尽管包虫病筛查技术难度不高,但由于下乡条件十分艰辛,筛查人员必须吃苦耐劳才能胜任。
昌都距离林芝很远,需要乘坐十几个小时汽车才能到达,而且昌都地区海拔比林芝更高,高原反应更加明显。到达昌都后,从乡卫生院到下属的各个村还有一定路程,最远的一个村从早上九点出发,要到下午两三点才能抵达,山路崎岖,途经爆破区,有一些路段特别危险。相比村民们的健康,这些危险早已被医疗队的队员们抛在了脑后,医疗队经常完成一个村落的筛查任务后第二天便开车赶往下一个村落。
不少村落因条件差,村里没有电、没有手机信号,医疗队便自带柴油发电机到村里做筛查,有时还得自带大米和青菜到村里做饭。在昌都市的22个日夜中,陈协宏和队友们通常都是忙到下午两三点才吃午饭,八九点才吃晚饭。下乡第一天,陈协宏连续工作了12小时,累得没吃晚饭没洗漱便直接睡着了。
据不完全统计,在为期22天的昌都市人群包虫病筛查工作中,陈协宏完成了10多个村落的筛查任务,为逾万名村民进行B超检查,最多一天完成700多例B超检查。在开展包虫病筛查的同时,陈协宏还为村民进行各种健康检查,并积极宣传包虫病防治常识,深受当地广大干部群众和医护人员的好评。
筛查结束了,过度劳累加上严重的高原反应,陈协宏在回程经过邦达草原时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连续吸氧后第二天才好转。尽管累倒了,但顺利完成筛查任务的陈协宏内心非常高兴。在开展包虫病人群筛查工作中勇挑重担、乐于奉献、表现优异、工作突出的他,也获得了林芝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林芝市包虫病综合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的“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为我市争得荣誉。
舍小家为大家延长援藏半年
援藏以来,陈协宏舍小家为大家,克服高原反应等困难,积极开展技术帮扶,协助林芝市人民医院实现年底创建三甲医院的目标。在短短半年中,他相继开展了多项新技术、协助成立了多个科室,代表医院比赛等取得优异的成绩,受到中组部、西藏自治区及林芝市等各级部门领导的认可和表扬。在陈协宏援藏即将期满之际,他接到了林芝市人民医院向他发出的延长援藏时间的邀请。
在得到家人和医院支持的情况下,陈协宏毅然答应了。半年虽短,但林芝市人民医院发展的点滴却早已烙印在陈协宏心里。尽管西藏是地震多发地区,曾经经历过的6.9级强烈地震还令陈协宏心有余悸,但想到自己的努力能让更多藏族同胞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陈协宏更坚定了留下来的决心。
而因为就医理念不同,一些因此延误了就诊时机的病人也让陈协宏深有感触。在他接诊过的患者中,有一个女性患者,家住得偏远,乳房长了肿块却一直没能到市里就诊,等到来看病的时候,肿块已经破溃,用哈达包着,溃烂的皮肤和哈达布黏在了一起。“这个病例让我印象极深,我希望接下来能够竭尽全力帮助林芝市人民医院超声科开展更多新的超声诊疗技术,推进一对一传帮带工作,同时希望能为更多基层老百姓普及定期体检、及时就医的重要性,让更多基层老百姓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就医理念。”陈协宏说。
![]() |
|
转载声明 我们所选编的内容(或图片)部分源于网络将尽量注明出处。 但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广泛性,不能确保与每位作者联系。如果您是相关内容的原创作者,欢迎随时联系小编认领。如您对我们的分享有异议,有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