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南昌起义军留守饶平伤员鲁会照之子
来源:潮州日报 发表时间:2017-11-25 13:56:56 浏览:次
探访南昌起义军留守饶平伤员鲁会照之子
忆峥嵘岁月 传革命精神
纪念“茂芝会议”90周年学术研讨会即将在饶平县召开,昔日的那场重要会议,是饶平县光荣革命史中重要的篇章。而在南昌起义军撤离茂芝时,有20多名伤员留在饶平当地养伤,饶洋镇埔下村村民刘流明的父亲刘家炳便是其中之一。
今年71岁的刘流明见到记者时十分热情,他拉着记者介绍挂在墙上的一幅照片,这是今年5月份市领导和朱德同志的后代到刘流明家中慰问他的合照。“作为南昌起义军战士的后代,我很自豪,也很骄傲。”刘流明将他的父亲那段峥嵘岁月娓娓道来。
1927年10月5日,朱德同志带领南昌起义军在大埔县三河坝完成阻击敌人任务后,战略撤退至饶平县,在分析了敌情后起义军驻扎在茂芝村,并在茂芝召开了著名的“茂芝会议”。7日下午,朱德同志率领起义军尚存的2000多人离开茂芝,留下了20多名伤病员在饶平各个红色村里养伤。
“我的父亲就是那二十几位伤员之一,有的伤员康复后相继投奔部队,我父亲因为伤势严重便留了下来。”刘流明告诉记者,他的父亲刘家炳原名叫鲁会照,是湖南省临湘县白羊田乡合盘村人,当时因为身手灵敏,年仅19岁的鲁会照便在南昌起义军中担任一名吹号兵。
1925年,年轻的鲁会照胸怀报国之志,意欲当兵却遭父亲反对。鲁会照有位堂叔当时在部队担任连长,他得知部队驻地后便留下一纸别书,参军入伍。1927年,鲁会照所属的部队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9月份鲁会照随朱德驻守大埔县三河坝,在这次战斗中鲁会照不幸左小腿受伤,与其他20余名伤员留在了饶平。
“起初我父亲与另外两名伤员被安排在埔下村中建楼治疗,但国民党反动派部队时常来骚扰,为了躲避追捕,我的奶奶詹荳秘密将他接到自己家中疗养。”刘流明说,詹荳当时是一名医护人员,在治疗鲁会照的过程中发现他聪明忠厚,提出要认他为养子。鲁会照人在异乡备受照顾,感到非常温暖欣然答应。随后鲁会照入乡随俗,改名为刘家炳,安心养伤。康复后,鲁会照在詹荳的家中以耕田为业,秘密加入赤卫队,亦农亦兵,继续协助革命事业。几年后,鲁会照便在埔下村结婚生子,1964年鲁会照去世,享年56岁。
说起父亲的革命故事,刘流明脸上充满着自豪。他拿出一本家中的族谱,族谱的最后一页,是他在二十几年前亲手写下的父亲的革命事迹。“故父原是南昌八一起义军随朱德同志来饶平的战士……后因腿部受伤无法跟部队前进,所以留在埔下村安家乐业。”族谱中几百字的记录简洁却有力,述说着革命后辈对先烈的敬佩与怀念。“这是父亲的事迹,我必须让后辈知道。”刘流明说。
“我父亲其实很少跟我讲起他的往事,不过我还记得年幼时,有人经常邀请父亲到村中讲述朱德同志与南昌起义军的故事,那时候我便知道父亲不是一个平凡的人。我是少年时在家听到父亲向前来调查了解情况的上级政府人员讲述后,才对父亲的事迹有较多的了解,后来通过村里与父亲共同参加过革命的老赤卫队员的述说才有更详细的了解。”刘流明介绍,解放后鲁会照曾与湖南老家有书信来往,但却一直没有机会回家乡认亲。1984年,刘流明按照书信中的地址找到了鲁会照在湖南的老家,与鲁会照的小叔成功相认,并将父亲后代的信息写进鲁家的族谱中,了了父亲的遗愿。
此次纪念“茂芝会议”90周年学术研讨会即将召开,刘流明坦言,这是他大半辈子最开心的事了。“父亲为国家做了贡献,不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埋没,研讨会的召开,正是对那批革命老军人的肯定。”刘流明说,他还要将父亲的革命事迹告诉自己的子孙,传承先辈的革命精神,教育后辈们珍惜当下,激励他们去开拓更美好的生活。
![]() |
|
转载声明 我们所选编的内容(或图片)部分源于网络将尽量注明出处。 但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广泛性,不能确保与每位作者联系。如果您是相关内容的原创作者,欢迎随时联系小编认领。如您对我们的分享有异议,有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