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人物Newsmaker

服务热线:0754-88485995 我们恭迎您的来电!
当前位置:首 页>人物>最新资讯

“捏糖人”从谋生到谋乐

  来源:汕头都市报  发表时间:2017-11-22 10:00:02   浏览:

  七旬老人身怀“绝技”走街串巷五十余载——

  “捏糖人”从谋生到谋乐

  小朋友们好奇地观看师傅制作糖人。

 

  “糖爷”和他的糖作品。

 

  吴老为“猴王”戴上帽子,穿上盔甲,架起金箍棒。

 

  这3支拌糖浆用的小铜棍,伴随老师傅的时间最久。

 

  三种原色的糖,捏出无数的造型。

 

  熟练的几下剪刀,一匹马就完成了。

 

  小朋友们美美地吃起“糖人”。

 

  在澄海隆都镇后沟村一条古巷子里,一位老人端坐着,左手持一根竹签,右手捏起糖块往竹签上一粘,拿起剪子迅速“飞舞”,十几秒的功夫,“美猴王”初现雏形。这位正在制作“糖人”的老人正是当地出名的捏糖艺人吴奕齐。

 

  “捏糖人”是潮汕传统民间手工技艺之一,一般是把糖稀经过吹、拉、捏等方式塑造成许多经典的动物和人物形象。吴奕齐老人今年72岁,从二十多岁开始,他便以“捏糖”为生,五十多年过去,这份原本用于养家糊口的工作,如今成为这位七旬老人难以割舍的爱好。

 

  五十多年的“捏糖人”生涯中,吴老先后用坏了2辆自行车、4辆摩托车,唯独“捏糖人”的“家伙头”—— 两个自制的木箱子从未改变。其中一个箱子是吴老的座椅,另一个则是“捏糖人”的工具箱。

 

  打开木箱盖,便看到盛有事先在家熬制好的红黄绿三色麦芽糖的铁盒。他熟练地打开铁盒下方的格子,将放置在里面的酒精灯点燃,待坚硬的麦芽糖块开始融化,便拿出三支铜棒搅动糖块,他表示这是为了加快糖块的融化速度。记者观察到,吴老十分卖力,以至于手臂青筋凸起。大约过了15分钟,等到糖块融化成可以用手捏成块状的程度,吴老便熄灭酒精灯。

 

  吴老左手拿起一支竹签,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迅速沾上一点粉,从糖盒里捏出一小块糖块往竹签上一粘,食指和拇指互相配合,捏出“猴王”身体的大致形状之后,便拿起剪刀在糖块上迅速“飞舞”,接着用指尖轻拉几下,耳朵和手脚便成形了。最后,老人还为“猴王”戴上帽子,穿上盔甲,架起金箍棒。吴老边做糖人,边向记者讲述他这些年做“糖人”的经历。

 

  从二十多岁起,吴老就开始学做“捏糖人”这门手艺。“一年365天,哪一天、在什么地方 有‘闹热’,我都一清二楚。”吴老笑了笑,拿出一本封面陈旧的笔记本。记者看到,泛黄的纸张上,密密麻麻地记录了农历每月有举办民俗活动的乡镇和日期,这本笔记就是吴老的“工作行程”。五十多年过去,这本记满潮汕各地节日的笔记本和那三支搅糖的铜棒,自始至终一直陪伴着老人。

 

  五十多年间,风里来雨里去,但他却从不觉得累。每当有人问起,他总是回答:“我闲不下来,‘捏糖人’很快乐。” 如今,手工捏造的“糖人”在市面上越来越少见,有不少人时常慕名而来,专程来观看吴老“捏糖人”,也有人将“糖人”买回去包装后当作礼物送给外地的亲戚朋友。

 

  由于生活条件改变,如今越来越少人会选择用这门手艺来谋生,“捏糖人”面临失传。只有吴老这些老艺人还在坚守着,沿用最传统的手艺制作“糖人”。儿孙不忍心见到吴老劳累,多次劝他不要继续做“糖人”了。吴老却总是摇摇头:“我要继续做下去,做到不能做为止。”

  转载声明
我们所选编的内容(或图片)部分源于网络将尽量注明出处。
但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广泛性,不能确保与每位作者联系。如果您是相关内容的原创作者,欢迎随时联系小编认领。如您对我们的分享有异议,有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联系电话:0754-88485995
  • 联系传真:0754-82553777
  • 联系邮箱:21042382@qq.com
  • 联系地址:广东省汕头市

 百度统计  粤公网安备 44050702000244号 经营许可证:粤B2-20090174 备案号:粤ICP备07012519号      免责条款

在线客服